发布日期:2025-10-13 21:07 点击次数:99
在临港新片区全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关键阶段,危险废物“应收尽收、应处尽处”是守护区域生态安全、护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上海环境(601200)以“全链条覆盖、全周期管控”为核心,构建“产业服务筑基、资源循环增效、小微兜底补位”的危废治理体系,将“应收尽收、应处尽处”的目标转化为扎实行动,为“无废临港”建设厚植根基,树立行业治理新标杆。
厂网联动、闭环收运——临港危废“应收尽收”第一道防线
上海环境旗下兴港环科公司深度聚焦临港集成电路、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的危废处置需求,在临港新片区建设了危险废物高值资源化与集约化示范基地工程,这是一个集危废收集、高值资源化和环保管家服务为一体的综合环保类项目。该工程围绕“1+3+1”的模式,建成了1个示范工程、3个平台和1个中心。
1个示范工程:核心是建设一条年处理能力为2.2万吨的废酸资源化示范工程,能够将废酸转化为有价值的液体硫酸铝产品,实现了危废的资源化和减量化,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
3个平台:即危废收集平台、环保管家平台和实验室检测平台,为危险废物的收集、运输和临时存储提供服务,帮助企业实现环保合规和可持续发展、确保废物处理和资源化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1个中心:上海城投临港环境应急中心是一个集环境应急、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心,为新片区提供危险废物处理紧急响应服务,同时也是环保技术创新和环保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目前,兴港环科公司在新片区构建起“前端现场指导-中端安全转运-后端规范处置”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务体系,能够做到“一企一策”,将危废从源头就纳入规范化管理体系,严格遵循标准化处置流程,凭借处置类别全、应对能力强的优势,高效处理各类高风险、复合型危废。从危废入厂预检、精准配伍,到后续的专业化处置与环保指标实时监测,每一个环节均实现精细化管控,最终达成安全、环保、时效 “零投诉” 的目标。兴港环科公司在危险废物应急处置、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展现了卓越的能力和效率,为临港主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守牢绿色底线。
就地转化、以废治废——集成电路大宗废酸“变资源”示范
面对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中产生的大宗废硫酸处置难题,上海环境旗下兴港环科公司走出了一条变废为宝的创新资源循环之路,为新片区大力发展芯片产业解决了后顾之忧。该废酸资源化产线配有高度自动化操作系统,将收集芯片行业产生的废硫酸作为原料,生产出高纯度液体硫酸铝净水剂,用于净水剂污水处理行业,产品符合《水处理剂 硫酸铝》I类标准。运营至今,已收运废硫酸3.2万余吨,生产硫酸铝8.5万余吨,彻底解决临港近10家大型芯片制造企业的废酸处置痛点问题,产品也直接供应周边污水厂及区域内相关产废企业回用,形成“产废-转化-复用”的闭环生态链,真正实现以废治废、资源循环。
兴港环科公司还积极响应临港新片区创建“无废细胞”的号召,践行“无废城市”的建设理念,从工艺着手减少废物的产生,将资源化产线上废水和滤渣回用,实现了“无废内循环”。通过深挖节能降碳潜能,对冷凝水系统进行改造,实现了冷凝水100%回用。
兜底收集、管家服务——小微平台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针对临港新片区内小微企业、科研机构、学校医院等产废主体产废量少、处置渠道窄、管理成本高等难点,兴港环科公司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搭建小微危废收集平台,推出“环保管家”兜底服务和环境应急中心延伸服务等,完善了临港新片区危废管理全域覆盖体系。目前,服务范围覆盖临港新片区内800余家小型科技创新、医药研发等机构,提供便捷化、合规化的危废收集处置服务,有效破解了小微主体危废收集“最后一公里”难题。据统计,兴港环科公司小微收集平台已累计服务企业超100家,以专业、贴心的服务赢得各方广泛认可。这一兜底服务举措,为临港新片区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危废治理格局奠定关键基石。
兴港环科公司通过聚焦先导产业绿色发展需求,凭借技术集成与流程优化,找到环保与产业效率兼顾的解决方案,获属地政府高度认可,成功入选了临港新片区首批通过评定的5家“无废工厂”,为同类产业低碳转型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 “上海方案”。
未来,上海环境将持续优化“全流程服务、资源化利用、小微兜底”三维服务体系,不断迭代技术与服务模式,推动临港危废治理经验向更广泛区域推广,以实际行动为“无废城市” 建设贡献力量,助力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协同共赢。